金山华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8|回复: 0

红色记忆﹕山歌好比春江水———寻访当年刘三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9 18:25:45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黎志滔)刘三姐是广西挂林一带以山歌为传导,经过民间传说创造出来的人物。在六十年代,彩调剧《刘三姐》的歌声不仅传遍了广西各地,还应邀赴北京、上海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巡回演出,并4次进怀仁堂。1960年,电影《刘三姐》风靡海内外,刘三姐以她纯自然的美征服了观众,成为那个时代的银幕偶像。这些“刘三姐”的根在哪里呢?十多年前,我多次前往广西桂林考察刘三姐歌谣文化,最后发现,刘三姐的艺术之根,存在刘三姐歌谣文化之中。

刘三姐源于“嘹三姐”。壮族民间宗教经典《麽经布洛陀》中有“嘹三妹造友”,在《壮族民歌古集成•欢岸》中也有“嘹三妹造友”之说。这里的“友”在壮语中是“爱情”“爱恋”“婚恋”的意思。“嘹三妹造友”意为“好玩乐的三妹造出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壮语中“嘹”是“玩”“玩耍”“娱乐”“玩乐”的意思。在壮族的观念中,出去对唱山歌是“玩”“玩耍”的重要内容。著名壮族长篇古歌《嘹歌》就源于壮族“以歌为乐”,好唱“嘹嘹之歌”的习俗,其本意是“男女恋情之歌”。在一定意义上,“嘹三妹”就是“嘹歌”的艺术化身。壮族民间认为,刘三妹是一个善唱山歌、追求美好生活的女子。这就说明了,刘三妹就是“嘹三妹”。在壮人的观念中,“嘹三妹”是始创山歌的人,是歌仙,人们尊称她为“三姐”,这也是壮族“好歌”“以歌为乐”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生动体现。汉文化到来以后,文人们用汉字记载“嘹三姐”时,记为“刘三姐”。其实,刘三姐并非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壮族群众根据自己对山歌的体验和理想追求而在心目中塑造出的一位创造了山歌和爱情的歌仙。

在广西,刘三姐是歌圩风俗的女儿,刘三姐是与歌圩联系在一起的。“三姐骑鲤飞上天,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壮族民间认为歌圩之兴起是刘三姐传歌所至,或者说壮族群众为纪念刘三姐“仙化”而定期会唱遂成歌圩。总之,刘三姐是壮族歌圩大量出现以后的产物,又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广西,人们常常认为,歌圩的歌就是刘三姐的歌,刘三姐的出现,又推动了歌圩的发展。

刘三姐歌谣中的劳动生产歌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劳动的热爱,对自豪感以及对勤劳美德的赞颂。反映耕地、插秧、收割、采樵、采茶、打鱼、打猎、建房等劳动内容。咏唱劳动工具并说明其用途。反映与农业劳动有关的天气变化,如水、旱、风、涝等自然现象的产生及其规律。传授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鸟兽花果知识等。

当年在桂林,我观看歌仙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的表演,这是壮乡民族风情歌舞表演,由桂林刘三姐艺术团荣誉演出。黄婉秋担纲主演,她与其女儿小秋及外甥女同台上演,加上绝技表演,真是演得惟妙惟肖,看得如痴如醉。现在人们的印象,黄碗秋就是刘三姐,刘三姐就是黄碗秋,更有女儿是小刘三姐,外甥女是小小刘三姐,三代刘三姐同台演绎千年传奇,百年经典,古来少有。

黄婉秋1943年12月24日出生于广西桂林,祖籍广东梅县,国家一级演员。83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演员、副团长。91年任广西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广西区政协常委、广西区文联副主席。曾荣获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1.jpg

1960年,电影《刘三姐》的黄婉秋剧照。

2.jpg

1995年,本文作者黎志滔与黄婉秋合影。


《山歌好比春江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金山新闻|金门桥畔|美术之窗|风土人情|收藏天地|家乡讯息|友好城市|金山名人|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7, 2024-3-28 15:02 , Processed in 0.03591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11-2013 Keaig.com

回顶部